近日,工程机械巨头中联重科旗下子公司中联高机“借壳”路畅科技上市的计划宣告失败,引发业内广泛关注。这起事件的核心问题在于中联高机的资产评估存在严重争议,以及与宏信建发之间扑朔迷离的合作关系。
首先,中联高机的资产评估报告显示,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价值仅为44亿元,而采用收益法评估价值则高达94.24亿元,两者差距悬殊。评估机构沃克森国际在采用收益法时,基于宏信建发持续租赁中联高机设备的假设,这一假设的可行性遭到质疑,因为该假设忽略了设备的经济寿命、技术更新换代等因素,也未充分考虑宏信建发自身业务发展情况。证监会也对此提出了明确的问询,但沃克森国际的回复并未有效解答质疑。
其次,中联重科与宏信建发之间的关系值得深思。中联重科持有宏信建发部分股权,且宏信建发是中联高机的重要客户,近年来持续从其大规模采购设备,这种合作模式远远超出一般的商业交易范畴。宏信建发虽然主打轻资产模式,但其对中联高机设备的购买规模却与自身业务发展趋势存在不符之处,这引发外界对双方是否存在特殊协议的猜测。同时,中联重科对宏信建发的投资已产生巨额浮亏,进一步增加了这起事件的神秘感。
总而言之,中联高机“借壳”上市计划流产,是资产评估方法选择、未来收益预测的不确定性以及中联重科与宏信建发之间特殊合作关系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起事件不仅暴露出资产评估领域的潜在风险,也警示企业在资本运作中应注重信息透明度和合规性,避免因为关联交易等问题而导致重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