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币圈“拔网线”血案:去中心化成笑话,韭菜们何去何从?

author 2025-04-01 7人围观 ,发现0个评论 DeFiDEX山寨币meme币交易所

当Meme币引发的“拔网线”事件:去中心化的理想还能走多远?

Hyperliquid的“血案”与币安的“趁火打劫”

3月26日,Hyperliquid 成了个笑话,确切地说,是被一个 Meme 币狠狠地扇了一耳光。你说这是黑客攻击?不,这更像一场精心策划的“合法”抢劫。一个鲸鱼,或者一群鲸鱼,集结了庞大的资金,利用 Hyperliquid 规则里那点可悲的“漏洞”,直捣 HLP 金库的黄龙。

起初,这似乎只是 Hyperliquid 和攻击者之间的私人恩怨。Hyperliquid 财大气粗,硬生生地吃下了这笔亏损,仿佛在说:“老子有的是钱,不怕你来搞。”PVP?不,这更像是 PVH(Player Versus Hyperliquid),一场实力悬殊的较量。区区 400 万美元的损失,对于 Hyperliquid 这种体量的协议来说,的确算不上什么伤筋动骨的大事。

但事情的走向开始变得微妙起来。币安和 OKX 紧随其后,急吼吼地也上线了 $JELLYJELLY 合约,这操作,怎么看都像是落井下石,甚至是赤裸裸的挑衅。逻辑很简单:Hyperliquid 仗着资金体量能扛住鲸鱼的攻击,那币安和 OKX 就可以凭借更深的流动性,持续不断地给 Hyperliquid 放血。就像 Luna-UST 的死亡螺旋一样,一点点地榨干 Hyperliquid 的生命力。这种行为,往好听了说是商业竞争,往难听了说,那就是赤裸裸的资本绞杀。

中心化交易所的旧戏码:Hyperliquid的无奈选择

最终,Hyperliquid 选择了“拔网线”,下架了 $JELLYJELLY。这四个字,是对去中心化理想最无情的嘲讽。曾经高喊着自由、开放、无需许可的 Hyperliquid,最终还是向现实低下了头,承认自己“输不起”。

这像极了中心化交易所的做派,动不动就“技术性调整”,动不动就“维护升级”,说白了,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用户的权益。但问题是,Hyperliquid 你可是个 DEX 啊!你存在的意义,不就是为了对抗中心化交易所的霸权吗?现在,你却成为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这难道不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当然,也有人为 Hyperliquid 辩解,说这是“新常态”,说治理的透明比去中心化本身更重要。放屁!透明是透明,但“拔网线”这种行为,无论如何也洗不白。这就像一个标榜着民主自由的政府,突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开始限制公民的权利一样,无论它找多少理由,都无法掩盖其本质的专制。

币安的“9%”:资本效率至上,加密理想节节败退

当链上协议遭遇现实:理想主义的困境

根据 The Block 的数据,Hyperliquid 已经连续两个月占据币安合约交易量的 9% 左右。这才是币安坐不住的真正原因,将威胁扼杀在摇篮之中,Hyperliquid 的成长速度已经让它感受到了切实的压力。

商场如战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昨天币安还趁着 OKX DEX 下架之际,疯狂抢夺钱包市场份额,今天它就能和 OKX 联手,共同绞杀 Hyperliquid。这充分说明,在资本面前,所谓的“加密精神”,所谓的“去中心化理想”,都不过是用来忽悠韭菜的口号罢了。

最近这段时间,链上协议的日子都不好过。坚持去中心化?寸步难行!Polymarket 承认大户操纵 UMA 预言机,篡改结果,引发社区强烈不满;Hyperliquid 在币安的压力下被迫“拔网线”,引来 Bitget CEO 和 BitMEX 联创 Arthur Hayes 的轮番指责。

Hyperliquid的真实面目:披着DEX外衣的CEX?

那些指责 Hyperliquid 的人,说的都没错。Hyperliquid 选择的不是绝对的去中心化,而是资本效率和协议安全优先。说句难听的,Hyperliquid 的去中心化程度,可能还不如 Coinbase。至少 Coinbase 还受到严格的监管,而 Hyperliquid 的真面目,不过是一个 “No KYC CEX as Perp DEX”——一个无需 KYC 的中心化交易所,伪装成永续合约 DEX。

更可悲的是,Hyperliquid 的所有问题,中心化交易所都曾经历过。甚至连指责 Hyperliquid 不够去中心化的 Arthur Hayes,他当年创立的 BitMEX,在 2020 年 3·12 事件中,如果不是果断“拔网线”,恐怕整个加密行业都要被埋葬。

技术架构的复杂性:高度控盘的必然?

Hyperliquid 的架构,说白了就是一种妥协的产物。它有一个共识层(HyperBFT 算法及其产物 Hyperliquid L1),以及两个业务层:HyperCore(客制化的现货和合约交易所,基本上由 Hyperliquid 控制)和 HyperEVM(一个普通的 EVM 链)。

这种架构的复杂性,也意味着它存在着更多的攻击点。L1 和 HyperCore/HyperEVM 之间的跨链行为,HyperCore 和 HyperEVM 之间的交互,都可能成为黑客的突破口。因此,Hyperliquid 项目方必须高度控盘,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

Perp DEX的底色:效率至上,中心化不可避免?

在众多 Perp DEX 中,Hyperliquid 的创新之处并非在于架构,而是它用一种“稍微中心化”的方式,学习了 GMX 的 LP 代币化模式,并配合上币、空投等营销策略,成功地从中心化交易所手中抢夺了部分衍生品市场份额。

我不是在为 Hyperliquid 辩护,我只是想说,这就是 Perp DEX 的底色。如果你想要绝对的去中心化治理,那就必然无法快速应对黑天鹅事件;如果你想要高效的应对,那就必然需要一个“持剑人”,一个可以随时“拔网线”的中心化权力机构。

就像 LooksRare 最终没有干翻 OpenSea,而是 Blur 做到了。人们讨论的中心化,也是分层次的。Hyperliquid 的中心化,更多地体现在协议的更改上。这篇文章的重点,不是要辩论 Hyperliquid 到底中不中心化,而是要强调,资本效率会自动促使新一代的链上协议变得更加中心化。这是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为了不被淘汰,它们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78%的中心化:代币经济学背后的权力游戏

代币经济学的生存法则:控盘是王道?

在技术架构之外,Hyperliquid 真正危险的地方,在于它的代币经济学。就像前面说到的,Hyperliquid 是 GMX LP 代币化的升级版,用户可以通过参与协议收入分成来获取收益,从而吸引更多的流动性,并为项目方支撑代币价格。

但这种模式的前提是,项目方必须要有足够的控盘能力,才能维持协议收入的正常运作。尤其是在杠杆加持下的合约市场,收益放大的同时也伴随着更大的风险。这也是 Hyperliquid 和 Uniswap 等现货 DEX 最大的区别。

以上就是 Hyperliquid 选择较为中心化架构背后的经济学原理。为了维持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它必须牺牲一部分去中心化程度。

Hyperliquid的潜在危机:既要又要还要?

目前,在 Hyperliquid 的 16 个节点中,Hyper Foundation 控制了 5 个。但在质押占比上,Hyper Foundation 的总质押量为 3.3 亿枚 Hyper,占全部节点的 78.54%,远远超过了 23 多数。

这意味着,Hyper Foundation 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它可以随意更改协议规则,可以随意“拔网线”,甚至可以随意操纵市场。这和那些中心化交易所又有什么区别呢?

回顾近半年以来的安全事件:

  • 2024 年 11 月,有大 V 指责 Hyperliquid 架构不够去中心化:基本属实。
  • 2025 年初,50x 巨鲸事件:犯了每个交易所都会犯的错,但链上透明反而成为了众矢之的。
  • 2025 年 3 月 26 日,“拔网线”清算 JELLYJELLY 事件:完全属实,基金会控制绝大多数投票权。

在一次次的博弈和对抗中,去中心化理念逐步向资本效率的现实低头。Hyperliquid 已经尽量降低了 VC、Airdrop、内部清盘等作恶的可能性,尽量保留了正常的产品形态,并且希望通过手续费来盈利。

我们到底要什么:理念还是效率?

相对于 NFT 市场的逐渐没落,Perp DEX 是链上刚需。所以我认为,Hyperliquid 这一套模式最终会被市场所接受。

不过,就像 Bybit 遭遇盗窃后,社区会怀疑交易所是否会薅羊毛一样,Hyperliquid 遭遇危机后,创始人和团队的心态是否会发生变化,更值得我们关注。他们是要坚持被人用枪指着的好人,还是和交易所同流合污,进一步封闭规则?

换句话说,纠结中心化与否已经偏离了讨论的重点。或许我们应该思考,完全透明的协议规则导致全市场公开围猎,是链上协议必经的阵痛,还是会导致链上迁移进程的倒退?

真正深刻的教训或许是:我们到底要遵循去中心化的理念,还是直接向资本效率投降?就像这个日益摇摆的世界一样,中间地带已经越来越狭窄。

是要部分中心化 + 透明规则 + 必要时介入,还是要 100% 的中心化 + 黑箱状态 + 时刻介入呢? 这不仅仅是 Hyperliquid 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整个加密世界需要思考的问题。

华尔街的链上翻版:救市的代价是什么?

拷问与反思:谁是棋手,谁是棋子?

08 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直接救市,用纳税人的钱拯救华尔街,竭韭菜之血,续花街之命,最终催生了比特币的诞生。如今,Hyperliquid 事件不过是老戏码的翻版,只不过角色变成了待拯救的链上华尔街。

Hyperliquid 危机爆发后,大 V 们轮番拷打:从 Arthur Hayes 到 AC,都要求 Hyperliquid 坚持去中心化理念。但这背后,又何尝不是链上商战的延续?AC 曾经指责过 Ethena 的可行性,但这并不妨碍今天他们站在同一阵线。

棋手一旦入局,就要做好变成棋子的准备。在加密世界里,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每个人都在这场游戏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绝对的理念与相对的底线:加密世界的生存之道

无论链上链下,都要有绝对的理念和相对的底线。绝对的理念,指的是我们对自由、开放、去中心化的信仰。相对的底线,指的是我们在面对现实时,需要做出妥协和让步的智慧。

在加密世界里,理想主义者注定是孤独的。他们坚守着自己的信仰,不愿向现实低头,最终却往往被时代所抛弃。而那些务实主义者,则更懂得如何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生存。他们懂得变通,懂得妥协,懂得如何利用规则来为自己谋取利益。

但我们不能完全否定理想主义的价值。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理想主义者,加密世界才有了前进的动力。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能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才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所以,我们既需要有理想主义者的激情和勇气,也需要有务实主义者的智慧和冷静。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在加密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为这个世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对于 Hyperliquid 来说,它所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如何在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之间找到平衡,更是如何在资本的裹挟下,保持自己的初心,坚守自己的底线。这不仅仅是 Hyperliquid 的问题,也是整个加密世界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请发表您的评论
不容错过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