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元兑日元汇率在150这一关键心理关口附近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多头试图借助日本央行可能调整货币政策的“东风”实现突破,但空头也毫不示弱,严防死守。那么,究竟是多头能够成功突围,还是空头能够守住阵地,让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影响美元兑日元走势的关键因素。
日元汇率的波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对日本经济数据的解读和反应。近期公布的一系列数据,为日元走势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3月公布的日本PMI数据表现不佳,引发了市场对日本经济增长动能的担忧。制造业PMI进一步下滑至48.3,创下2024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服务业PMI也出现萎缩,为五个月来首次。整体商业前景跌至2020年8月以来的最低点。这些疲软的数据直接导致了日元的抛售压力。
尽管PMI数据疲软,但日元的贬值幅度并未完全失控。原因在于,市场对日本央行未来可能调整货币政策的预期持续存在。此外,美国方面最新公布的“关税言论”范围相对较窄,缓解了市场对贸易摩擦的担忧,风险情绪有所回暖,这也部分削弱了日元的避险需求。
另一方面,日本企业连续第三年同意工会提出的加薪要求,加上核心通胀率仍高于2%的目标水平,市场对日本央行年内进一步加息的预期也在升温。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及副行长内田真一近期均表示,如果能够实现通胀目标,将考虑调整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些表态为日元提供了一定的支撑。
除了日本方面的因素,美联储的政策动向以及美元的整体走势,也对美元兑日元汇率产生重要影响。
尽管美联储近期上调了通胀预期,但仍维持了年内两次降息25个基点的预测。这一表态令市场感到略微失望,导致美元指数在上周自低点反弹后,上涨动能受到限制。
受上述因素影响,美元兑日元汇率在盘中逼近150.00这一重要的心理关口时,涨势受阻。多空双方围绕这一关口展开了激烈的博弈,使得汇率走势呈现出胶着状态。
接下来,我们从技术分析的角度,进一步探讨美元兑日元的走势。
从240分钟图来看,美元兑日元近期在布林通道中轨(149.255)与上轨(150.27)之间呈现窄幅震荡的态势。目前,汇率报价位于149.712附近。MACD指标显示,DIF(0.179)与DEA(0.109)在零轴上方黏合,表明短期多头力量略占优势,但动能并不充足。RSI三线均值为58.4,处于中性偏强区域,尚未进入超买区间,显示市场对突破上方阻力位仍持谨慎态度。
价格多次试探150.00关口未果,表明该位置存在显著的抛压。如果能够有效突破并站稳150.00上方,结合MACD潜在的金叉信号,汇率可能进一步上探151.00-151.30区域。反之,如果冲高回落,下方需要关注布林通道中轨149.30的支撑力度,一旦跌破该位置,将进一步测试149.00整数关口。如果空头力量加剧,汇率可能加速跌向布林通道下轨148.23,甚至挑战上周低点148.15。
在日线级别上,美元兑日元目前处于布林通道中轨(149.266)附近。上方200日移动平均线(151.78)与100日均线(153.09)构成长期的压力带。MACD指标中,DIF(-0.684)与DEA(-1.016)在零轴下方收窄,柱状线转正,暗示空头动能正在衰减。RSI(14)三线均值49.7,处于中性区域,未提供明确的方向信号。
当前市场焦点仍然集中在150.00关口的争夺上。如果日线收盘能够站稳该位置,可能激活日线级别震荡指标的正向牵引力,推动汇率测试151.30的月内高点。但如果价格持续受阻于150.00,下方需要关注148.60-148.55支撑区域,一旦跌破该区域,将打开下行空间,目标指向147.75水平支撑以及146.55-146.50区域(10月初以来的低点)。
展望未来,日元短期走势将主要取决于两大核心矛盾的演变:一是日本央行与美联储的政策预期差,二是市场对经济数据的即时反应。
日本方面,薪资增长与通胀粘性强化了市场对央行加息的押注,但制造业与服务业PMI的疲软可能削弱政策收紧的紧迫性。美联储方面,尽管降息预期未变,但通胀数据可能影响降息的节奏和幅度。
本周五即将公布的东京CPI数据,将是观察日本通胀压力的重要指标。如果数据超预期上行,可能进一步巩固市场对日本央行加息的预期,为日元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本周五公布的美国PCE物价指数,将反映美国的通胀情况。如果数据表现强劲,显示通胀黏性超预期,可能削弱美联储降息的概率,间接提振美元。
150.00关口仍然是多空双方争夺的关键分水岭。如果能够成功突破,短期趋势将转向多头主导;如果持续承压,日元可能迎来阶段性反弹。此外,148.60-148.55支撑区域的得失将决定空头能否打开更大的下行空间。
市场需要警惕突发性事件对避险情绪的扰动。日本央行政策转向的节奏、美联储官员的表态,以及地缘政治局势的变化,都可能引发汇率的剧烈波动。投资者应重点关注本周五东京CPI与美国PCE数据的联动影响,数据公布前后市场波动率或将显著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