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ETF发行中的"帮忙资金": 一场关于长期投资与短期套利的博弈

author 2025-02-24 1人围观 ,发现0个评论 ETF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帮忙资金对价

公募基金ETF产品发行火爆,但2亿的成立门槛催生了”帮忙资金”的现象。一些私募基金参与ETF首发认购,并非单纯投资,而是扮演”帮忙资金”的角色,帮助公募基金达到发行门槛,并在获得一定对价后迅速撤离。这种做法虽然在行业内较为普遍,对价通常在千分之几的水平,但其“快进快出”的模式与公募基金倡导的长期投资理念相悖,并可能影响ETF产品的长期稳定运行。

部分私募机构出于建立合作关系、获取更多资源等目的参与其中,有些则出于风险控制考量而拒绝。 参与的私募机构中,主观私募参与度最高。 与直接在二级市场购买ETF相比,首发认购存在风险和成本,比如上市破发风险、资金占用成本等。但对于公募而言,除了支付对价,还会提供后续合作机会,例如做市商合作等,尤其倾向于与量化私募合作。

“帮忙资金”的撤离可能导致ETF规模缩水,影响基金运营和投资者信心。为应对这一问题,公募基金会在ETF设计中设置每日赎回上限,并积极引入长期资金,以稳定产品规模和运营。

业内人士呼吁,应避免短期资金的干扰,推动ETF行业健康发展,构建长钱长投的市场生态,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 这需要基金管理人加强精细化运营,提升投资者服务,最终实现”发小做大”的良性循环,而非”发大做小”的短期行为。

请发表您的评论
不容错过
Powered By Z-BlogPHP